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大卫. 弗里德曼

日期:2024年12月29日

当你积累财富时,你觉得这些财富从何而来?有人认为你赚钱意味着别人亏钱,事情就是这样。而且,即便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利,那也只会引发通货膨胀,让获利化为乌有(来自X平台的帖子)。

教授经济学的困难之一在于,学生们自认为已经理解了这门学科。但他们常常出错,并非是忽略了细枝末节,而是轻信了那些听起来貌似合理的谬论。上述帖子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把财富想象成金钱,一沓沓百元美钞,其中的逻辑似乎很清晰。假设百元美钞的数量固定,若一个人得到更多,那么另一个人必然会减少。要是有人,比如财政部或造假者,印制更多百元美钞,市面上就会有更多的钱追逐同样数量的商品,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即引发通货膨胀。

但财富并不总是,甚至通常都不是金钱。百万富翁并非指拥有5万张二十美元钞票的人,他可能银行账户里也没有一百万美元。大多数富人的财富主要以土地、建筑物、股票和债券等形式持有。如果我持有的某家公司股票表现良好,其价值就会上升,而这并不需要其他人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

要明白发帖者的直觉为何错误,一种方法是设想一个由自给自足农民组成的社会。如果今年丰收,每个人都会变得更富有,衡量标准不是一沓沓货币,而是蒲式耳计量的小麦、整边的牛肉。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这种观点错得有多离谱,想想我们比过去的人富裕了多少。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平均实际收入相当于每天四五美元,大约是目前美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大幅增长。如果财富总量是固定的,那么人均收入应该下降。但实际上,人均收入却提高了。

01 贸易与就业

国际贸易是另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不仅网上评论者,连报纸和政客们对经济学的常见观点也是错误的。最能说明常见观点不合理的证据是,人们普遍声称,像中国这样的一些外国能以比我们更低的成本制造产品,原因是他们的工人工资更低。提出这种说法的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工人拿人民币工资,美国工人拿美元工资;在不知道两国货币汇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比较两国的工资水平。如果一元人民币能兑换一美元,那么中国目前的工资水平会比美国高得多;如果一元人民币只能兑换一美分,那中国工资就会低得多。要理解为什么我们通过进口某些商品比自己生产这些商品成本更低,关键的第一步是弄清楚是什么决定了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汇率是一种价格,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价格,和其他价格一样,由供求关系决定。其均衡水平是指用人民币购买美元的人想要购买的美元数量,与出售美元的人想要出售的美元数量相等时的价格。如果用人民币兑换美元只是为了购买美国商品并进口到中国,而用美元兑换人民币只是为了购买中国商品并进口到美国,那么汇率会自动使每个国家的出口美元价值等于其进口美元价值。美国存在贸易逆差意味着,有人购买美元并非是为了购买美国商品并带出美国,通常是为了购买美国的资本资产,如政府证券、股票或土地。由于购买的这些资产并未离开美国,所以不会计入贸易平衡。卖出的美元数量必然等于买入的美元数量,但进口额并不等于出口额。

通常支持关税的论点忽略了所有这些因素,他们隐含地假定关税的唯一直接影响,是使外国商品对美国人来说更昂贵,从而减少我们的进口量,增加对美国制造商品的需求,进而增加对美国劳动力的需求。通常反对关税的观点,隐含在“贸易战”这个词中,即我们的贸易伙伴会通过对我们的出口商品征收关税来进行报复。

他们有可能这样做,但也不一定。只要外国对美国资产的需求不变,汇率会自动起到类似作用。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减少,意味着用于兑换人民币购买这些商品的美元供应减少,这意味着美元/人民币市场上美元的供应量变小,因此美元价格会上升。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商品,所以美国出口商品现在变得更贵,中国人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进口减少,出口也减少,只要用于购买美国资本资产的美元数量不变,贸易逆差就不会改变。更多美国人受雇于生产进口竞争商品的行业,而受雇于生产出口商品行业的人则会减少。

为了弄清楚关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你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1. 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价格与劳动力成本之比如何?如果前者销售额减少一美元,而后者销售额增加一美元,劳动力需求会上升还是下降?

对于特定类型的劳动力也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我曾看到支持关税的人提出这样的论点:出口行业雇佣高薪程序员,进口竞争行业雇佣的是工资较低的工厂工人,所以汽车关税以牺牲前者为代价使后者受益,一些人认为这是好事。但要真正支持这一说法,需要比我所看到的更详细的证据——软件业是出口行业,农业也是。但至少从逻辑上来说是有可能的。

2. 关税会影响外国对美国资本资产的需求吗?如果会,影响方向如何?如果外国对美国的投资减少,贸易逆差也会减少,因为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出口减少的幅度会小于进口减少的幅度。如果投资增加,贸易逆差也会增加。

3. 外国投资在美国的一美元,与用于购买美国出口商品的一美元相比,哪一个在劳动力上的支出更多或更少?投资美国可能意味着购买债券为建造工厂或高速公路融资,也可能意味着购买美国国债,借钱给联邦政府。还可能意味着从美国所有者手中购买股票、联邦证券或一块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变成了他如何使用这笔钱。如果投资一美元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与花一美元购买进口商品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相同,那么问题2的答案就无关紧要。如果不同,那就很重要。

还有两点值得一提。第一,如果目标是减少贸易逆差,更直接的方法是减少预算赤字。联邦政府需要借入的资金越多,它必须支付的利率就越高。在美国投资的资金利率越高,这种投资就越有吸引力。用于购买美国资本资产的美元越多,用于购买美国出口商品的美元就越少,贸易逆差也就越大。

第二,我一直只关注关税对美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我这样做是因为支持关税的言论大多是从创造美国就业机会的角度出发的。正如我希望已经表明的,没有特别的理由期望关税能做到这一点。关税可能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也可能会减少,或者不产生影响,这取决于上述1-3点中详细问题的答案。我目前的观点不是说关税是好是坏,而是说通常支持关税的论点,源于对对外贸易逻辑的不理解和未深入思考,提出这些论点的人对该问题的自信观点,几乎与我在本文开头引用的X平台帖子中关于财富的观点一样脱离现实。

和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我支持自由贸易,但原因与关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关系不大。标准的经济学观点表明,在大多数但并非所有情况下,征收关税会使征收国的情况变差,这是根据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讨论的经济效率概念来定义的。这个定义存在一些问题,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有讨论,这使得从逻辑上讲,经济效率的降低有可能是一种理想的变化,用一些更模糊但更具吸引力的标准来衡量,比如总效用,但我认为没有理由期待这种情况发生。

02 错误根源

为什么在这些以及其他情况下,人们会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通过深入思考其内在逻辑就可以证明是错误的呢?一个原因是人们喜欢高估自己,因此希望相信自己理解事物。如果他们的信念对其行为影响不大,如果错误信念产生的负面反馈很少,那么人们就更容易相信简单的想法,而从不深入思考,并且更愿意相信那些支持自己自我形象或政治立场的事情。

另一个相关原因是,错误的观念有时比正确的观念更容易理解。我们都熟悉钱包里的钱这种财富形式。通过想象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就如同货币的大规模分配,来思考其逻辑会更容易。而且,如果你想象那些拥有更多财富的人是以牺牲他人(可能包括你自己)为代价获得财富的,那么你对自己并不丰厚的财富水平的看法就不会那么沮丧。

我们都熟悉国内的经济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无需担心汇率问题就可以比较工资。正如我可能已经让你相信的那样,弄清楚国家之间贸易的逻辑是一个更难的问题。当简单的观点能让你相信关税既能保护美国工人免受不公平竞争,又能保护其他国家的工人免受剥削时,为什么还要费心思去深入思考呢?

关于贸易的错误信念比将货币与财富混淆的情况更为常见。一个原因是,虽然关税在经济上通常是净损失,但在政治上往往是净收益,是一种以分散且无组织的群体(所有汽车购买者和所有出口商品生产者)为代价,使集中且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如汽车行业)受益的方式。另一个原因是,贸易战模式,即将关税作为一种武器,以牺牲贸易伙伴为代价使我们受益,符合我们在其他情境中已经熟悉的冲突模式。这也解释了贸易谈判的模式。如果各国只是在讨价还价,看谁先同意停止伤害自己,而对方也做出同样的承诺,这似乎很奇怪。只有当你意识到,伤害国家的行为可能仍然使该国的政治领导人受益——而正是他们在进行谈判时,观察到的这种模式才有意义。

注:观点代表作者自己,译文仅供研究参考

话题:



0

推荐

科斯学社

科斯学社

25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路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