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4年,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出版(法文版于前一年问世),这本长达700页、满是统计数据和方程式的论著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命运——它成了畅销书。保罗·克鲁格曼称其为杰作,拉里·萨默斯认为其作者当之无愧能获诺贝尔奖。这本书完美地概括并延伸了一种常见的反资本主义宣传叙事,这种叙事在伯尼·桑德斯的演讲中以更粗糙的形式存在。

在皮凯蒂看来,随着时间推移,资本主义会扩大贫富差距。近年来,抱怨声不绝于耳,称只有富人,尤其是超级富豪,才能从经济增长中获益。在皮凯蒂眼中,这并非当下环境的偶然现象,而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条规律。这条规律就是著名的r > g,即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获得利息的资本家将在经济增长的收益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贫富差距也会随之扩大。有时,这种令人不安的趋势会被遏制:战争和革命会减缓资本积累,促进平等。但总体的不平等趋势显而易见,需要通过高额的收入税和财富税来加以控制。

皮凯蒂对资本主义的描述并非没有受到挑战,《反皮凯蒂》一书就汇集了许多对其最为重要的批评。其中一个最有力的批评显而易见:如果资本主义对穷人如此不利,那穷人的生活水平为何会大幅提高呢?正如法国经济记者让-菲利普·德尔索尔所指出的:

“那些关注不平等的人似乎常常忘记一个历史事实:市场经济让许多人变得富有,摆脱了贫困。这种影响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让部分人类摆脱贫困的速度,足以让我们惊叹不已。”(第5-7页)

著名人口统计学家兼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也提出了一个相关观点:

“无论人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不平等有何看法,物质力量显然并非在无情且普遍地扩大当今人类生活水平的差距。事实上,从寿命和受教育年限来看,人类状况如今无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等。”(第27页)

皮凯蒂可能会如何回应呢?从他的书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更关心的是贫富之间的差距,而非穷人所享有的生活质量。他很可能会说:

“诚然,如今的穷人大多不再生活在赤贫之中。然而,超级富豪拥有的财富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得多。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政府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征收高额的收入税和财富税。”

但这会让皮凯蒂面临进一步的质疑:

为什么不平等是不好的呢?如果你过着不错的生活,而其他人过得好得多,仅仅因为这种不平等,你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反皮凯蒂》一书并未对此加以探讨。达龙·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在一篇内容密集的文章中写道:“在一个少数家庭和个人变得异常富有的社会中,可能很难维持能为广大民众创造分散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第174页)

仅从他们的评论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更好办法难道不是削弱国家权力,而非没收财富吗?但这并非我现在想探讨的问题。问题在于,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没有探讨平等的内在正义性。平等本身是好是坏?为什么?这些作者都回避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讨论皮凯蒂提出的r > g是否能解释不平等加剧之前,我们必须先问另一个问题:他是否证明了不平等实际上在加剧?如果没有,那他的公式就无从解释什么了。

历史学家菲利普·W.马格内斯和经济学家罗伯特·P.墨菲在一篇联合论文中,对皮凯蒂关于不平等的统计证据进行了极具毁灭性的分析。他们几乎指控皮凯蒂存在欺诈和欺骗行为:

“我们发现的这些不一致之处在书中随处可见,从对基本历史事实的错误陈述,到在数据选择和方法选择上存在大量的政治扭曲和确认偏误。例如,他在解释资本主义的一个假设特征时,使用共产主义的数据假设来强调其想要的趋势线形状,很难让人对其中的学术性抱有好感。”(第138页)

皮凯蒂的标志性理论——r > g公式,在本书作者们的笔下也同样站不住脚。经济学家兰德尔·霍尔科姆运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极力强调的一个观点,剖析了皮凯蒂整个资本理论的研究方法。皮凯蒂笔下的资本回报仿佛是自动产生的:资本家只需进行投资,回报就会以固定的比率源源不断地流入。但事实恰恰相反:

“资本并非只是赚取回报率,其所有者必须将资本用于生产活动,这个基本观点在皮凯蒂分析其庞大的不平等数据集时毫无体现。皮凯蒂让人觉得,从资本中获取回报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但资本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能为所有者带来持续的收入,而只有当所有者将其用于生产活动时,它才能带来这种收入流。”(第209页)

皮凯蒂对经济增长的本质存在误解。他对资本家的收益颇有微词,但如果没有他们的投资,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他沿用了罗伯特·索洛的著名模型,该模型认为技术变革而非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正如米塞斯很久以前所指出的,贫困国家掌握的技术知识,远远超过了这些国家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这些国家需要的是更多的资本;而且,如果富裕国家想要继续实现经济增长,也需要增加投资。皮凯蒂那种以平等之名推行的没收性政策,将会扼杀经济增长和繁荣。(乔治·赖斯曼在其2014年出版的短篇著作《皮凯蒂的资本论》中,极为有力地提出了这一反对皮凯蒂的基本观点,该书未被收录进本论文集。)

皮凯蒂可能会回应说,即便资本家的投资确实促进了经济增长,资本家也会将收益据为己有,让其他人得不到任何好处。经济学家汉斯-维尔纳·辛指出了这种思路的错误:

“(皮凯蒂的)公式并不意味着财富增长快于经济产出增长。只有当一个经济体的储蓄等于其资本收入总和,且经济增长率与利率相同时,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储蓄一直小于所有资本收入的总和。富人会将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消费……因此,财富增长率远低于利率;利率超过经济增长率这一事实,绝不意味着财富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第215-216页)

关于r > g的讨论就到此为止。

然而,假设有人接受了皮凯蒂的分析,并因此担心资本家拥有的财富过多。正如迈克尔·坦纳恰当地指出的那样,皮凯蒂针对这一所谓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行不通的。

“他似乎认为,可以征收‘没收性税收’(他自己的话),而不会改变激励机制,也不会抑制创新和财富创造。皮凯蒂的解决方案无疑会造就一个更平等的社会,但也会是一个极度贫穷的社会。”(第58页)坦纳建议,相反,为什么不通过将社会保障私有化来鼓励更多人成为资本家呢?“近年来提出的所有政策中,没有哪项政策能比允许年轻工人通过个人账户投资一部分社会保障税更能扩大资本所有权了。”(第59页)但皮凯蒂对这类支持市场的提议毫无兴趣。

《反皮凯蒂》中的文章让尼古拉斯·勒科桑的观点变得无可辩驳。正如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罗伯特·诺齐克所指出的,皮凯蒂属于那种“知识分子”,他们怨恨自由市场,因为“自由市场不认可他们自认为应得的‘公平价值’”。(第48页)读过这本书的人,将能免受皮凯蒂考虑不周的分析和政策的影响。

附注:

引用本文:戈登,戴维。《评〈反皮凯蒂:21世纪的资本〉》,《奥地利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20卷第4期,第394-398页。

注:本文观点代表作者自己,译文仅供研究参考

话题:



0

推荐

科斯学社

科斯学社

324篇文章 6小时前更新

路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