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eter J. Boettke
来源:Econlib
奥地利经济学派起源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经济学原理》的出版。门格尔与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莱昂·瓦尔拉斯一起,推动了经济分析中的边际主义革命。门格尔将《经济学原理》献给了他的德国同事威廉·罗雪尔,后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领军人物,该学派在德语国家主导着经济思想。在书中,门格尔认为经济分析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分析的恰当单位是个人及其选择。他写道,这些选择由个人主观偏好和决策的边际所决定(见边际主义)。他相信,选择的逻辑是构建普遍有效的经济理论的基本基石。
另一方面,历史学派认为经济科学无法产生普遍原则,科学研究应专注于详细的历史考察。历史学派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相信超越时间和国家界限的经济规律是错误的。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重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观点,并运用了边际分析。罗雪尔的学生,尤其是古斯塔夫·施莫勒,强烈反对门格尔对“理论”的辩护,并给门格尔及其追随者欧根·冯·庞巴维克和弗里德里希·维塞尔的作品起了个贬义词“奥地利学派”,因为他们在维也纳大学任教。这个称呼就流传了下来。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维也纳大学或其他奥地利大学的经济学家中没有再出现所谓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奥地利学派转移到了英国和美国,与这种经济科学研究方法相关的学者主要分布在伦敦经济学院(1931—1950年)、纽约大学(1944年—至今)、奥本大学(1983年—至今)和乔治梅森大学(1981年—至今)。20世纪中叶奥地利学派的许多主要经济学家,如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F.A.哈耶克,他们的思想根源既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等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也包括克努特·维克塞尔等20世纪早期人物的思想,还有门格尔、庞巴维克和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的思想。在当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中,这种经济科学中不同知识传统的混合更加明显,他们受到了现代经济学人物的影响。这些人包括阿门·阿尔奇安、詹姆斯·布坎南、罗纳德·科斯、哈罗德·德姆塞茨、阿克塞尔·莱琼霍夫德、道格拉斯·诺斯、曼瑟尔·奥尔森、弗农·史密斯、戈登·图洛克、利兰·耶格尔和奥利弗·威廉姆森,以及伊斯雷尔·柯兹纳和默里·罗斯巴德。虽然有人可能会说,如今在经济学界存在一个独特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在发挥作用,但也有人可以合理地辩称,“奥地利”这个标签已不再具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在本文中,我将重点关注所谓奥地利学派所秉持的关于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 经济学科学
命题1:只有个人会做出选择。
人及其目的和计划是所有经济分析的起点。只有个人做出选择,集体实体不会选择。经济分析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将经济现象建立在个人目的和计划的基础上,使其易于理解;经济分析的次要任务是追溯个人选择的意外后果。
命题2:对市场秩序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关于交换行为以及交换发生的制度。
价格体系和市场经济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交换秩序”,因此研究市场秩序的科学属于“交换学”的范畴。这些术语源于希腊语“katallaxy”的原始含义——交换以及通过交换使陌生人成为朋友。交换学将分析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中出现的交换关系、交换过程的讨价还价特征以及交换发生的制度上。
命题3:社会科学的“事实”是人们所相信和思考的内容。
与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科学以个人的目的和计划为起点。在自然科学中,摒弃目的和计划通过克服拟人化问题带来了进步,而在人文科学中,消除目的和计划会导致将人类行为科学的主题内容剔除。在人文科学中,世界的“事实”是行为者所想和所信的内容。
个人赋予事物、实践、场所和人的意义决定了他们在做决策时如何定位自己。人类行为科学的目标是可理解性,而不是预测。人类科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是因为我们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者因为我们拥有内在的知识,而自然科学无法追求可理解性的目标,因为它们依赖于外在的知识。我们能够理解其他人类行为者的目的和计划,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人类行为者。
为了说明人类行为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这种本质区别,经典的思想实验是一个火星人观察纽约中央车站的“数据”。我们的火星人可以观察到,当钟上的小指针指向8点时,会有一阵忙碌的移动,人们从这些盒子里出来;当小指针指向5点时,又会有一阵忙碌的移动,人们重新进入盒子然后离开。火星人甚至可能对小指针和人体及盒子的移动做出预测。但除非火星人理解了(上下班通勤的)目的和计划,否则他对中央车站数据的“科学”理解将是有限的。人类行为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当我们试图将人类科学强行纳入自然科学的哲学/科学模式时,我们就会使人类科学变得贫乏。
# 微观经济学
命题4:效用和成本是主观的。
所有经济现象都经过人类思维的过滤。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价值是主观的,但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之后,许多人认为等式的成本方面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马歇尔坚持认为,正如剪刀的两片刀刃共同剪纸一样,主观价值和客观成本共同决定价格(见微观经济学)。但马歇尔没有认识到成本也是主观的,因为成本本身是由稀缺资源的替代用途的价值决定的。剪刀的两片刀刃确实共同剪纸,但供给的刀刃是由个人的主观估值决定的。
在决定行动方案时,人们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说,必须选择一条道路而放弃其他道路。对选择中的替代方案的关注引出了经济思维方式的一个关键概念:机会成本。任何行动的成本都是采取该行动时放弃的最高价值替代方案的价值。由于放弃的行动根据定义从未被采取,所以当人们做决策时,会将一项活动的预期收益与其他替代活动的预期收益进行权衡。
命题5:价格体系节省了人们做决策时需要处理的信息。
价格总结了市场上的交换条件。价格体系向市场参与者发出相关信息的信号,帮助他们实现交换的互利。在哈耶克著名的例子中,当人们注意到锡的价格上涨时,他们不需要知道原因是锡的需求增加还是供应减少。无论哪种情况,锡价格的上涨都会促使他们节约使用锡。当基本条件发生变化时,市场价格会迅速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迅速做出调整。
命题6: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进行合理经济计算的必要条件。
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早就认识到,私有制为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强大的激励。但那些同情计划经济的人认为,中央计划可以通过改变人性来克服这些激励问题。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证明,即使假设的人性改变发生了,中央计划也会失败,因为经济规划者无法合理计算资源的替代用途。米塞斯推断,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就不会有生产资料的市场,因此也就没有生产资料的货币价格。没有反映生产资料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经济规划者就无法合理计算生产资料的替代用途。
命题7:竞争市场是一个企业家发现的过程。
许多经济学家将竞争视为一种状态。但“竞争”这个词意味着一种活动。如果竞争是一种状态,企业家就没有作用了。但因为竞争是一种活动,企业家作为变革的推动者,在推动市场向新方向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企业家对未被认识到的互利机会保持警觉。通过发现机会,企业家获得利润。从发现交换收益中相互学习,能使市场体系朝着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方向发展。企业家的发现确保自由市场朝着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此外,利润的诱惑不断促使企业家寻求提高生产能力的创新。对于发现机会的企业家来说,今天的不完善意味着明天的利润。价格体系和市场经济是引导个人发现互利并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学习工具。
# 宏观经济学
命题8:货币是非中性的。
货币被定义为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如果政府政策扭曲了货币单位,交换也会被扭曲。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减少这些扭曲。任何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果没有被货币需求的增加所抵消,都会导致价格上涨。但价格在整个经济中不会立即调整。一些价格调整比其他价格快,这意味着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中的每一个都会对交换和生产模式产生影响。因此,从本质上讲,货币不可能是中性的。
在讨论通货膨胀成本时,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货币数量论正确地指出,印钞并不能增加财富。因此,如果政府将货币供应量翻倍,货币持有者购买商品能力的表面增加会被价格翻倍所抵消。但是,尽管货币数量论是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进步,但对货币数量论的机械解释低估了通货膨胀政策的成本。如果政府将货币供应量翻倍时价格只是简单地翻倍,那么经济行为者会通过密切关注货币供应量数据来预测这种价格调整,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通货膨胀的成本就会很小。
但通货膨胀在几个层面上具有社会破坏性。首先,即使是预期的通货膨胀也破坏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基本信任,因为政府利用通货膨胀来没收人们的财富。其次,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第三,由于人们无法完美地预测通货膨胀,而且货币是在系统的某个地方注入的——比如说,通过政府购买债券——一些价格(例如债券价格)会在其他价格之前调整,这意味着通货膨胀扭曲了交换和生产模式。
由于货币是现代经济中几乎所有交易的纽带,货币扭曲会影响这些交易。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减少这些货币扭曲,正是因为货币是非中性的。
命题9:资本结构由具有多种特定用途且必须相互协调的异质商品组成。
现在,底特律、斯图加特和东京的人们正在设计十年内不会被购买的汽车。他们怎么知道如何分配资源来实现这个目标呢?生产总是针对不确定的未来需求,生产过程需要从最遥远的(开采铁矿石)到最直接的(汽车经销商)不同阶段的投资。生产的每个阶段所有生产资料的价值都源于消费者对所生产产品的价值评估。生产计划将各种商品整合成一个资本结构,理想情况下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最终产品。如果资本品是同质的,它们就可以用于生产消费者想要的所有最终产品。如果出现错误,资源将被迅速重新分配,且成本最低,以生产更受消费者欢迎的最终产品。但资本品是异质的且具有多种特定用途;汽车厂可以生产汽车,但不能生产电脑芯片。生产各种消费品的资本的复杂协调是由价格信号和投资者仔细的经济计算来控制的。如果价格体系被扭曲,投资者在协调其资本品时就会犯错。一旦错误被发现,经济行为者将重新调整他们的投资,但在此期间资源将会损失。
命题10:社会制度往往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但并非人类设计的产物。
许多最重要的制度和实践并非直接设计的结果,而是为实现其他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的副产品。1月份,美国中西部的一名学生为了快速赶到教室同时避免受冻,可能会穿过广场而不是绕远路。在雪地里穿过广场会留下脚印;其他学生跟着这些脚印走,会使这条路变得更明显。尽管他们的目标只是快速赶到教室并避开寒冷的天气,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雪地里踩出了一条路,实际上帮助后来的学生更轻松地实现了这个目标。“雪地里的路”这个故事是“人类行为的产物,但并非人类设计的产物”的一个简单例子(哈耶克,1948年,第7页)。
市场经济及其价格体系是类似过程的例子。人们并非有意创造构成市场经济的复杂交换和价格信号网络。他们的意图只是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他们的行为导致了市场体系的形成。货币、法律、语言、科学等都是社会现象,它们的起源并非人类设计,而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改善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有利于公众的结果。
这十个命题的含义相当“激进”。如果它们成立,经济理论将基于语言逻辑,实证研究将侧重于历史叙事。关于公共政策,人们将对政府官员在经济体系中进行最佳干预的能力,甚至是对经济进行合理管理的能力产生严重怀疑。
也许经济学家应该采用医生的信条:“首先不要造成伤害”。市场经济源于人们改善自身状况的自然倾向,并通过这种方式发现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互利交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将这一观点系统化。在20世纪,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是这一观点最坚定的支持者,这并非出于事先的意识形态承诺,而是基于他们论点的逻辑。
关于作者:
彼得·J·博伊特克是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同时也是詹姆斯·M·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的副主任和Mercatus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是《奥地利经济学评论》的编辑。
相关文献与附注:
* 一般阅读
博伊特克编,《埃尔加奥地利经济学指南》,佛蒙特州布鲁克菲尔德: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1994年。
* 经典阅读
1.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8年。
2.柯兹纳,《竞争与企业家精神》,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3年。
3.门格尔,《经济学原理》,1871年。纽约:纽约大学出版社,1976年。
4.奥德里斯科尔和里佐,《时间与无知的经济学》,牛津:巴兹尔·布莱克韦尔出版社,1985年。
5.罗斯巴德,《人、经济与国家》,2卷本,纽约:范诺斯特兰德出版社,1962年。
6.沃恩,《美国的奥地利经济学》,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4年。
* 奥地利经济学派历史
1.博伊特克和彼得·利森,“奥地利经济学派:1950 - 2000年”,载于杰夫·比德尔和沃伦·塞缪尔斯编,《经济思想史布莱克韦尔指南》,伦敦: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3年。
2.哈耶克,“经济思想VI:奥地利学派”,载于《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1968年。
3.马赫卢普,“奥地利经济学”,载于《经济学百科全书》,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社,1982年。
附注:
1.企业家精神可以用三个不同的阶段来描述:意外发现(发现)、搜寻(有意识的思考)和抓住获利机会。
2.为实现这一难以捉摸的目标而寻找解决方案,催生了奥地利经济学家一些最具创新性的工作,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导致了F. A. 哈耶克、劳伦斯·怀特、乔治·塞尔金、凯文·多德、库尔特·舒勒和史蒂文·霍维茨等人关于自由银行的文献的发展。
3.命题8和命题9构成了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解释了政府的信贷扩张如何在经济繁荣时期导致资本结构的错误投资,而这种错误投资在经济衰退阶段必须得到纠正。在当代经济学中,罗杰·加里森是这一理论的主要阐释者。
4.并非所有的自发秩序都是有益的,因此这个命题不应被解读为一种Panglossian谬误的例子。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是否能产生公共利益取决于他们追求利益的制度条件。市场效率的看不见的手和公地悲剧都是个人努力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但在一种社会环境中,这会产生社会利益,而在另一种社会环境中则会产生损失。新制度经济学重新将专业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结果对个人互动的制度环境的敏感性上。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早期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识到了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只是20世纪中叶对一般竞争均衡的形式证明的着迷,以及凯恩斯主义对总量变量的关注,往往掩盖了社会合作所需的制度前提条件。
注:本文观点代表作者自己,译文仅供研究参考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