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eter C. Earle, Director of Economics and Economic Freedom and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IER
日期:2025年3月17日
如果外国投资者被视为对手,并且因货币贬值或惩罚性政策而撤离,由此引发的抛售可能会破坏美国市场的稳定。
一项提议中的让美元贬值的“海湖庄园协议”正逐渐受到关注,但这一举措存在严重的经济后果风险。美元走弱可能会带来短期的贸易优势,但历史表明,货币干预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政策制定者不应寻求人为操纵货币,而必须考虑将美元武器化的更广泛后果,并重新评估强制贬值的风险。
强势美元符合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战略,它增强了美国的购买力,吸引了全球投资,并巩固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强化了美国的经济主权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策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限制的担忧。如果政策制定者对外国投资者采取激进态度,将他们视为对手,那么在经济因关税、支出削减以及消费者和企业信心迅速下降而面临不确定性之际,可能会出现资本外逃。
美国长期以来受益于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过分特权”。美国凭借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获得的这一地位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即便在该协定失效50多年后,这种吸引力依然存在。如今,外国对美国股票的投资近18万亿美元,这些资金流入的突然逆转可能会破坏本就估值过高的市场的稳定。
在过去五年里,外国对美国股票的流入增加了一倍多,国际投资者积累美国股票的速度是其在国外投资速度的两倍。不过,这种依赖也带来了脆弱性。如果外国投资者认为持有美元的风险太大,资本外流可能会推高债券收益率,压低股票价格。
外国央行已表达了担忧,过去七年以美元计价的储备资产增长基本持平。自疫情以来,外国私人投资者已向美国资产投入约10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流入了股票市场。持续的资金流入取决于市场的稳定性和强劲的回报,而在激进的货币政策体制下,这两者都可能受到损害。与央行和政府不同,私人投资者对竞争性回报和相对估值很敏感。如果这些投资者因担心货币贬值或受到惩罚性政策影响而撤离,由此引发的抛售可能会在市场估值已经偏高的时候破坏市场稳定。
1985年的《广场协议》就是一个警示故事。虽然它成功地使美元贬值,但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扭曲。作为主要参与方的日本,其货币大幅升值,引发了资产泡沫和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鉴于当今全球市场的规模和相互关联性,如今采取类似策略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美元走弱还会增加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借贷成本。新兴市场投资者已经对资本被没收的风险表示担忧,这降低了他们对美国政府和机构证券的兴趣。如果这种担忧因明显的货币操纵而加剧,美国国债市场可能会面临需求下降,从而推高收益率,大幅增加偿债成本,并破坏金融稳定。
“海湖庄园协议”提议的内容之一是“延长”美国债务期限,即通过将现有债务换成由美联储流动性担保的超长期(或许长达一个世纪)债券。但美国有36万亿美元的债务且赤字不断膨胀,私人投资者不太可能用短期流动性工具去交换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资产。就连该提议的提出者斯蒂芬·米兰也承认,不能强迫私人投资者延长美国国债的期限。美国金融市场的资本外逃意味着收益率上升和信贷受限,最终会抑制经济增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恰恰埋下了该协议试图预防的那种危机的种子。
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不一定会破坏稳定。外国资本通过金融市场为美国的创新和增长提供资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威胁到外资流入的政策可能会损害资产价格、推高借贷成本,并削弱美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信心。随着美国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累积,投资者将寻求海外的投资选择。
强制美元贬值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场赌博。与其寻求操纵货币和实施惩罚性外国投资限制这种既快速又不确定的途径,不如进行结构性经济改革,促进创新、提高资本效率并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人为改变市场动态很少能有好结果。《广场协议》的教训很明显:干预性的货币政策会造就短期赢家和长期输家,但不可避免地会削弱其原本想要强化的经济基础。
注:本文观点代表作者自己,译文仅供研究参考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