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宋涛教授辞世了。

第一次见到宋涛的大名,是在东风食堂门口的布告栏上。

那是贴满了各种通知广告的布告栏,有考研辅导班的宣传广告,有八百人大演出告示,有某某协会周末晚教二放电影的通知……,在这些胡乱张贴、毫无秩序、肆意生长的广告中,赫然有“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泰斗宋涛教授讲座通知……”。那是我第一次见宋涛的大名。

那年我19岁,刚入学,读大一,对什么是大学一无所知。只听前辈师兄们朗朗到:大学不在大楼,而在大师。这话含有两层含义:第一,人大没有什么大楼。我住的宿舍号称东风系列,据说是文革前建成的,有纽约世贸中心的风范。我们于是乎叫他“东风破”。那时,东门的人文大楼还是中国人民大坑——挖好了地基却没钱建楼,西门的西区食堂门口还有中国人民大山——平整了操场却没钱移土。不过破旧倒也无所谓,因为师兄说了,我们还有大师。据说,我们的经济学是全国排名第一的。既然在中国人民大学,见不到中国人民大楼,怎么也要见见中国人民大师吧。于是乎,我记下了时间,约几个同班同学,朝拜大师去了。

大师的号召力果然不同。那天讲堂人满为患。位置早被占没了,两侧的过道挤满了人。我和同学挤在讲堂的后面,席地而坐。我想,不管讲什么,有这么多人捧场,不是大师哪会有这么多人呢?何况,还有那么多年轻的女学生。要知道,女孩要看的是话剧歌舞,听的是靡靡之音。那么多女孩会放下风月看大师,这大师一定不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站在过道中间的、身材纤好、梳着两缕辫子的女孩背影。背影是最杀人的,我痴痴的望着那背影,想象着戴望舒的丁香,等待大师的到来。

大师到来,掌声雷动。果然是白发苍苍,穿着朴素,符合心目中的大师形象。我待大师坐定,预备开讲,赶忙拿出小本准备记录。是讲资本论,大师缓缓道来,语气谦虚和缓,讲授认真,我也在本上认真的记录。内容记不得了,倒不是不恭敬,只是那时刚入学,对各类学派都不甚了解。只写了第一页的提纲,就再也没有记下去。过了半小时,开始心不在焉,又过了半小时,坐在地上打瞌睡,又过了半小时,开始看美女背影。美女似乎也疲倦起来,有笔直挺立变成了S形曲线。讲堂似乎也疲惫了。众同学像喝醉了一样,东倒西歪。同学悄悄的说,咱们走吧。我倒犹豫起来:那么多人都没走,我们走了,不太好吧。心里暗道:美女还没走,我就走了,岂不是须眉败于巾帼?何况,到底是不是丁香,还没搞清楚呢。。。

讲座结束了,接着是一片掌声,众同学鸟兽散。鸟兽散中,背影也跟着散去了。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宋涛教授,印象中宋教授是个讲授认真,语言平和的白发老者。查阅百度百科,宋教授在人大的前身——陕北公学时期,就开始教课了,反对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赞成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教学、科研和建言献策上,都做出过贡献。做为晚辈,对宋教授生平不太了解,无法做出评价。参加的唯一一次讲座,除了感受外,内容确实是忘记了。

我不知道在场人数众多的学生中,有多少人能听懂宋教授的讲座?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像我一样,因为大师之名,去仰视捧场的?这其中,又有多少掌声,是真正的听懂了,还是因为礼貌的致敬?掌声不可怕,可怕的是掌声的背后是不知所云!

相似的,去年底于北京参加国内为纪念某国外著名经济学泰斗召开的讨论会。上午听了不少名家致辞,多数真是不知所云!午间对一老师说,这么多不理解其思想的人来凑热闹道贺,真是一件需要解释的现象!这位泰斗的思想概念,在美国也是普遍的误用、滥用、瞎用!

变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历史上众多的思想流派,无论曾经多末显赫一时,终究有寂寞的时刻。寂寞不可怕。何况,千古之后的事情,无人知晓,知我罪我,我也管不着。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太寂寞,以致于害怕无人喝彩,要靠掌声而活。

如果有哪一天,我有机会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无人喝彩,我会否因孤独而恐惧?如果面对雷鸣般的掌声,会否错当成知己而安慰!?

路乾

2011年2月10日晚

 

话题:



0

推荐

小草学社

小草学社

158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路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