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From wage target to norminal GDP target

Scott Sumner

2015年11月25日

已经有模型表明,中央银行应该瞄准最有粘性的价格。例如曼昆和雷斯(2003):

“本文假定中央银行承诺维持通胀目标,然后提出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最大限度地保持经济稳定,应采用什么标准来衡量通胀率。本文首先将这一问题形式化,并研究了其微观经济基础。然后,它说明了一个部门在稳定价格指数中的权重如何取决于该部门的特征,包括规模、周期敏感性、价格调整的迟缓性和部门冲击的幅度。在根据美国数据对该问题进行数字说明后,得出的一个初步结论是,希望实现经济活动最大程度稳定的中央银行应使用一个对名义工资水平给予很大权重的价格指数。”

我在1995年就提出过这一论点,但当时没有一个严谨的模型。

那么,我们如何从工资目标制转向NGDP目标制呢?以名义工资为目标的一个问题是,名义工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是滞后的,因为它们具有相当的粘性。我不确定在水平目标制下这是否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但为了安全起见,确保工资目标解决政策滞后问题可能是明智之举。

一种方法是以未来的预期工资为目标。早在1982年,厄尔·汤普森(Earl Thompson,一位未得到充分赏识的天才,曾教过David Glasner)先行一步,提出了一种工资期货目标本位。不幸的是,汤普森几年前去世了,但他的论文还在网上流传,仍被学术界忽视。也许再过50年,他们就会赶上他了。

在此之前,如果我们没有工资期货市场,如何克服政策滞后问题呢?一种方法是以名义劳动报酬总额为目标。假设有一个负面的需求冲击,最终会降低名义工资,或至少是名义工资的增长。但由于名义工资的粘性,最初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业率会先于工资下降,而这正是我们在美国经济周期中经常看到的情况。因此,通过以名义劳动报酬总额为锚,美联储可以间接以名义小时工资为锚。就业率的变化将成为名义工资变化的某种领先指标。

会出什么问题呢?假设就业率下降的原因不在于工资的粘性,换句话说,名义劳动报酬总额的下降并不预示着小时工资的下降。再假设美联储试图阻止总报酬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工作时数下降,美联储最终会将名义每小时工资略微推高。但与名义工资保持稳定时相比,工作时间的下降幅度会更小。底线是,如果从小时工资目标的角度来看,试图保持报酬总额的稳定是不明智的,那么这将导致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略高于我们需要的程度。当然,世界上还有比略微过度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更糟糕的事情!

我喜欢从“稳健性”的角度来考虑潜在的货币政策规则。比如“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在金本位制下,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很容易预见,毕竟近几十年来黄金的实际价值一直非常不稳定。这并不是说那些真正糟糕的事情会发生,实行金本位制可能会大大降低实际黄金价值的波动性,但至少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真正糟糕的结果。这是一种可能性。

关于货币供应规则,我也有同感。这些规则可能会很有效,但你可以设想会出现巨大的货币速度冲击。就价格水平目标制而言,你可以设想,供应冲击会导致实际工资大幅下降,而价格水平目标制则会在短期内阻止实际工资的下降。我不确定这是否是价格水平目标制的一个特别重大的缺点,但它可能是。

但对于名义GDP(NGDP)目标制,我很难设想出明显不可取的合理结果。很多人在这一点上感到困惑,他们提到了5%通胀0%增长,或0%通胀5%增长的可能性。没错,第一种情况似乎并不可取,但这种糟糕的结果与货币政策失灵并没有明确的关系。如果我们的通胀率为5%,增长率为0%,那么即使回过头来看,也不会明显看出货币政策是过于宽松还是过于紧缩。(许多评论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失败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无法就货币政策是过于宽松还是过于紧缩达成一致!!QED。)

稳健的政策是指很难设想会出现重大政策失误的政策——根据这一标准,NGDP目标制似乎是一项非常稳健的政策。但名义劳动报酬总额目标制似乎比NGDP目标制还要稳健一些,因为在依赖商品的经济体中,我们可以想象NGDP增长与名义劳动报酬总额增长之间会突然出现分歧。如果两者出现背离,那么将报酬总额作为目标似乎比稳定NGDP更能稳定实体经济。

经济学讲究权衡利弊。我所设想的数学模型将以曼昆-雷斯模型(Mankiw-Reis model)为起点,但加入了政策滞后问题,以证明以总劳动报酬为目标是合理的。像往常一样,这种方法有成本也有收益,在一个信息完善的世界里,我们也许可以做得更好,一个不一定要给工资增长和工时增长同等权重的目标。我想你可以在模型中加入这一点。但在我们实际生活的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稳定名义劳动报酬总额的增长似乎已经接近最优状态。很难想象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该变量稳定在每年4%的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调整以反映劳动力增长的变化),而事后人们却说“政策显然太宽松了”或“显然太紧缩了”。他们有什么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呢?

 

话题:



0

推荐

小草学社

小草学社

181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路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