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Your Central Bank is Insolvent. Now What? Does Central Bank Insolvency Matter?
JOSH HENDRICKSON,NOV 2
我经常写一些关于银行如何运作的文章。简单地说,银行做两件事。银行要做的一件事是充当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介。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包括贷款和债券(也是贷款)。负债方面包括存款等,存款基本上是对银行的贷款,储户可以在不提前通知银行的情况下提取在银行的存款。后一个特点是银行的第二项业务。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如保险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银行的负债可以随时赎回。事实上,客户甚至不必到银行来赎回。客户只需刷卡即可使用这些资金。
银行负债的这一特点意味着,银行的资产还必须包括银行准备金,即金库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余额。这样,如果有客户出现并说:“我想要我的钱”,银行就可以给他们现金。如果客户到商店消费了这些负债,银行可以将准备金转入卖方在该交易中使用的银行。
银行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所谓的“流动性”问题。当银行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来满足这些支付和提款要求时,或者当银行没有足够的资产在准备金不足时可以迅速出售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银行可能遇到的更严重的问题是“破产”问题。当银行负债多于资产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大问题。当银行资不抵债时,即使变卖所有资产,也无法偿还所有债务人的欠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破产的定义使问题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简单明了。例如,有时一家银行使用某种会计标准时是有偿付能力的,而使用另一种会计标准时则是资不抵债的。假设银行今天以每张99美元的价格购买贴现债券。这些债券的持有者一年后可获得100美元。如果银行持有债券至到期日,其收益约为1%。现在设想这些贴现债券的价格跌至95美元。
按市值计算,每张债券下跌了4美元。如果银行拥有大量这些债券,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很多。
就到期价值而言,债券的价值可能没有变化。如果银行预计能够持有债券一年,那么无论目前的价格如何,他们都能拿到100美元。但债券价格下跌的原因似乎很重要。如果原因是人们认为发行人很可能不会支付债券,那么到期价值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如果价格下跌的原因是投资者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后回报,那么银行仍然会期望得到回报。
这就是会计问题所在。如果债券按到期日计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没有任何变化。如果债券按市价计价,那么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就会下降,也许会大幅下降。事实上,如果跌幅足够大,银行就可能资不抵债。
这种类型的破产重要吗?
其实也未必。如果没有人注意,或者没有人计算,或者人们预期债券会兑付,而他们又不马上需要钱,银行就可以继续经营。假设债券兑付了,一切就都解决了。
但是,如果人们知道了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会担心。他们可能会看着资产负债表说:“如果他们必须以当前的市场价格出售这些东西,我可能会损失我的钱。”如果有足够多的人担心这个问题,他们就会都来要钱,银行就必须以低价出售资产来满足这些提款要求。这就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没有人出现,事情就会得到解决。如果每个人都担心并且来银行要钱,事情就不会得到解决。
但是,如果我们所考虑的银行是中央银行,那又会怎样呢?很多人认为,这其实没什么问题。所有这些都只是会计问题而已。
我不确定这是否正确。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货币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储备作为负债,并往往以大量政府债券作为资产。一些中央银行会对准备金支付利息。当中央银行收紧货币政策时,支付给准备金的利率就会上升。与此同时,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债券的市场价值会因套利而下降。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中央银行可能资不抵债,即其资产价值低于负债价值。
第二个问题是,当支付的储备利息足够高时,中央银行的收入就会变成负数,因为它收到的利息少于支付的利息。超出收入的支出必须以某种方式支付。
解决办法之一是出售这些现在价格低得多的资产。这就消除了通过等待到期来解决问题的希望。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创造必要的货币来弥补预算缺口。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从收入中支付其运营费用,然后通过简单地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记入贷方来支付准备金利息。当然,这会使破产问题更加严重。话又说回来,如果大家都假装没有问题,中央银行持有债券到期,利率正常化,那么一切都会解决。
虽然人们确实不能像挤兑商业银行那样挤兑中央银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发生挤兑。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挤兑银行的储户会要求取回他们的钱——要么是现金,要么是把钱转到另一家银行。他们希望避免与银行相关的交易对手风险。而大多数人在中央银行都没有账户。就算他们有账户,又该如何赎回存款呢?一个人真的会跑到中央银行去拿现金而不是现金承诺吗?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现金的交易对手与中央银行存款的交易对手是一样的。
对中央银行的挤兑往往会通过出售中央银行负债的迅速增加而发生。持有现金的人如果预期中央银行破产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就会购买他们预期在通货膨胀期间会升值的资产或耐用的实物资产。他们还可能把钱存入外币账户。较高的通胀预期也会导致人们抛售政府债券,进一步加剧破产问题,增加主权国家未来的借贷成本。通胀预期会自我实现。
目前还不清楚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有很多近似替代品的中央银行货币来说,这种可能性更大。
防止这类事情发生的一个办法是让政府“购买”中央银行的股权。这将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增加中央银行的储备。由于中央银行无论如何都要向政府上缴利润,从会计意义上讲,这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篇通讯的主题是经济学,而不是会计学。
就经济学而言,政府注资可能会对中央银行的行为附加条件。政治家可能会以干预为借口,捞取政治好处,或围绕政治目标调整中央银行的方向。这可能意味着让中央银行做它不擅长或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如果政治目标要求扩大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瑞典央行在2022年遭受了巨额亏损,并预计其权益在2023年将为负值(其资产将少于负债)。瑞典央行目前在其网站上发布了相关问答,讨论了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总之,瑞典央行似乎对其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感到担忧,现在您知道原因了。
出处:Economic Forces
软件翻译,于富霖校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