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围X造地——读《填海造地正疯狂》有感

标题中的x,今天可以是“海”,明天可以是“湖”,后天是“山”,大后天是“天”。是的,只要土地利用紧张,地价足够高,一切的空间,都可以成为“围”的对象。

笔者就亲自见过平山造地:一座高山被整体挖平了。据当地干部说,是因为农地不能转为非农用途,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只好另辟蹊径,把这座山给挖平了。这真是今天的“愚公移山”。

不奇怪,无论围什么,围出来的决不会是“田”,而是“地”,而且是建设用地。

报道说的很清楚了,围海造地的原因是:

 

 “首先不占用耕地,不会触及国家的18亿亩耕地红线;其次,不存在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拆迁、征地难题;最后,人工岛的填海成本也相对低廉。”

据测算,龙口湾人工岛群的填海成本大概为20万元/亩。而今年8月公示的一份土地挂牌文件显示,目前龙口市居住商业用地的起始底价约为77万元/亩。

 

是的,18亿亩耕地高压红线,压出了每亩50多万的差距,也逼出了中国人围海造地的本事。

如果说围海造地缺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科学评估,倒要先问问18亿亩红线的科学论证又是什么?做出决策前,是否考虑到对城市发展和地价房价的影响?是否考虑到对企业投资、就业和收入的影响?18亿亩红线的成本,又该怎么算呢?笔者不知道18亿亩是怎么算出来的,只知道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结果,是我国的耕地是20多亿亩,哪里碰到了什么红线!

是的,在几亿农民涌入城市的今天,在所谓“18”亿亩红线的压力下,土地价格的提高是必然的。城市化像就沸腾的热水,气泡总是要冒出来的。强压是压不住的,今天压住了耕地,明天就冒出来围海造田;明天压住了围海造田,后天就要冒“愚公移山”。毕竟,地球上可以冒泡的空间,还有很多很多。

既然压不住,解决的办法就不是堵,而是疏导。高压之下,要么放宽耕地保护的数量管制,要么交易建设用地指标。后者是更合理的配置土地资源了:把高压下沿海地区的热度,转移到压力不高的中西部。而后者可以利用这笔热度发展经济,提高贫困地区的收入。这也就是重庆与成都正在试验的地票交易了。

如果地票市场,能尽早从区域市场发展到跨省交易的全国市场,东部沿海地区的指标荒也就自然破解,指标和土地价格就能真正降下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围海造地”,“愚公移山”了。

话题:



0

推荐

小草学社

小草学社

158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路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