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城市:城市化的另一条道路
我国的城市化建立在行政配置土地产权的制度基础上,面临着债务居高不下的难题。城市高债务与我国自上而下行政配置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的体制有关。体制的局限,致使从体制内部很难化解高债务。我国的城市化必须在既有体制之外,走出更加市场化的不同路径。本文指出,发展合约城市,是化解地方债务的另一条城市化道路。
一、政府负债建城不可持续
政府负债建城的产权基础,是政府对城市规划权和开发权的垄断。政府依赖征地...
我国的城市化建立在行政配置土地产权的制度基础上,面临着债务居高不下的难题。城市高债务与我国自上而下行政配置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的体制有关。体制的局限,致使从体制内部很难化解高债务。我国的城市化必须在既有体制之外,走出更加市场化的不同路径。本文指出,发展合约城市,是化解地方债务的另一条城市化道路。
一、政府负债建城不可持续
政府负债建城的产权基础,是政府对城市规划权和开发权的垄断。政府依赖征地...
近些年来,我国在城乡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
首先是2020年新实施的《土地管理法》,为未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奠定了法律框架;第二,一些地区在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第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政府在乡村投入比较多,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还是公共服务,都有所改善。
然而,城乡融合的难点问题还没有解决。
一、城乡融合的难点
城乡融合的难点是,大...
笔者前文《产权不清是农民上楼争议的根源》(2020-11-25,澎湃商学院)提及,既有的土地产权体系下,农民的宅基地权利是不完整的,导致宅基地的定价不清楚,引发了对农民上楼的不小争议。本文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给农民清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发展土地指标市场。
一、产权界定与市场交易有助于定分止争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合村并居、引导农民上楼时面临不小的争议。农民上楼可以提高乡村居住集中度,改善贫困农村的生活条件,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增加种植者的收入,却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争议的表面是,如果对农村宅基地的补偿过低,政府又采用政治动员或强制的方法赶农民上楼,就有可能损害农民的利益。问题是,如何评判农民放弃宅基地所获的补偿是公正合理的?本文的观点是,在既有的土地产权体系下,农民的宅基地权利是不完...
改革不但是体制的改革,也是思想观念的革新。
(一)资本下乡是否会造成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
土地兼并是老生常谈,但是传统历史书写的可信性不足。历史书写有“资治通鉴”功能,目的是警戒皇帝,但是资料的可靠性不足、且缺少逻辑分析。历史书写是事后的解释,且只是多种解释当中的一种,并不是真实的再现。我们不能用对历史发展的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来制定未来的政策,甚至限制人们的权利。
通过历史难以预测未来。...
很高兴参加会议。我今天要讲的不但是一个想法,而且已经成为现实,叫民营城市。
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政府征地拆迁、建设并运营的城市,称之为国营城市。这样的城市化模式有一些问题:房价高,工业用地占比大,单位土地产值低,征地拆迁成本高,上访一度成为很大的矛盾。此外还有中西部空城、鬼城的问题,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但是,政府建设城市也有其优势。其一,征地拆迁的成本会低一些。成本低,土地利用效率就不...
【摘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差距是一个事实。自2007年设立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市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日益缩小,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加。成都经验是,在初期采用确权及政府主导土地整治的城乡统筹战略,为农村土地产权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2010年后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以及由农民和企业为主体投资土地整治的城乡融合战略。从城乡割裂...
文老师的问题是,按照刘易斯的理论,城乡收入应趋同,留在乡村是收入比较高的人群。但是,现实中看到,城乡收入差在持续,这是与刘易斯理论相悖的现象。
中国的情况是这样。如果我们把收入分为劳动性和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包括乡村的美丽、环境、乡村的建设,中国的差距还不光是劳动收入的差距,而是财产收入的差距。很多乡村并没有像刘易斯预测的,收入比较低的人去城市,收入高的人留在了乡村。人走了,乡村并没有变成...
Endorsements: “The critical insight of Qian Lu’s book is to provide clear historical evidenc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as not born modern, and to understand how it made its way to a modern society with a competitive economy and polity. The insights of the book help us all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facing any country that wants to develop today. Qian Lu’s book provides an in depth historic...
“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的一项独特的制度安排。近来,有观点认为正是“土地财政”推动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此观点更进一步宣称,“土地财政”是中国特色的伟大制度创新。其中最显著的,是赵燕菁《土地财政: 历史、逻辑与抉择》一文。赵教授在文中反复提到,“‘土地财政’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甚至成为了全球经济成功与问题的根源”,“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核心,就是‘土地财政’”,“中国城市伟大成就背...